7月10日上午,由我校青年学子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学校“精准扶贫”联系点——灌阳县三树村,实地参观调研桂林理工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刘术刚开发的扶贫产业——罗汉果种植示范基地。当地村支书及基地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罗汉果种植情况及目前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就此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罗汉果种植基地是桂林理工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在当地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模式建立的扶贫产业之一,是实现贫困农村由“输血”向自我“造血”转换的重要途径。在种植棚里,驻村第一书记刘术刚老师和村支书一起给同学们介绍了罗汉果的种植规模,养地买苗、种苗、上棚养护、点花护果等种植经验。罗汉果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且可以为灌阳经济带来实际收益的作物产品,目前种植规模已达三十余亩,但由于缺乏销售途径与方式,这里的罗汉果往往只能低价卖给收购公司。同学们听闻过后,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宽罗汉果销售渠道和途径的建议,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当地村民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
灌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对于罗汉果种植地的参观,一方面深入实践,切实地了解了当地扶贫工作现状与当地村民的切实需求,另一方面深化改革,促进新农村扶贫致富道路的快速发展。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灌阳当地的扶贫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驻村书记刘术刚老师为同学们介绍罗汉果养护细节

基地工作人员介绍罗汉果销售中的问题

贾璐老师认真听取介绍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