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深入学思践悟“初心和使命”,7月1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三下乡“青年筑梦之旅”灌阳社会实践团队在学院团委书记钟立军老师以及2018级辅导员梁璇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灌阳,由来自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的王熙兰教授讲解这段悲壮历史,共同追忆峥嵘岁月,纪念红色历史。
新圩阻击战陈列馆位于位于桂林市灌阳县村枫树脚,这里也是新圩阻击战主战场前沿阵地。1934年11月,为了防止国民党军的合围,掩护中央两个纵队和红军大部队抢渡湘江,中央红军抢渡湘江的血战在广西境内展开。湘江战役以三大阻击战为主——新圩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灌阳新圩阻击战就是其中重要战场之一。陈列馆展厅将新圩阻击战革命历史及文物分“红军三次过灌阳”、“ 新圩阻击战”、“ 悲壮的红三十四师”等八大板块展示。
“湘江战役”的第一战
王熙兰教授在为实践团队成员讲解时说:“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打得最艰苦、最悲壮的一次战斗,红军以两个团、一个营共4000余人的兵力,与10000多人桂军浴血奋战三天两夜,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及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艰巨任务,为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队员们切身感受红军不惧艰险、百折不挠、敢于牺牲的精神,也由此可见,新圩阻击战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对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红五师的铁血阻战
1934年11月26日,红五师的十四团、十五团行至灌阳附近,接到军团部电报,要求立即赶赴灌阳新圩阻击国民党军,“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3天至4天”,保证红军左翼安全,掩护中央机关纵队过江。
年仅21岁的“娃娃军长”李天佑带领红五师的两个团于此奋力抗击敌军,而在敌军的飞机、炮火的猛烈攻势下,多名红军指挥员战死牺牲,红军伤亡惨重。此刻军团的电报一直传来,要求李天佑“继续坚持”。战至30日午后,李天佑接到命令:中央机关及军委纵队已全部渡过湘江,第五师撤出战斗,将阻击任务交给第六师。“至此,一连三昼夜的新圩阻击战结束了,留下了无数英魂长眠于此。”
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红34师师长陈树湘英勇牺牲时的英雄誓言。湘江战役中,陈树湘率领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担任后卫任务,在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被敌人截断,拼至弹尽粮绝,因腹部中弹不幸被捕。
敌人抬着陈树湘向上级邀功领赏的时候,他趁敌不备,从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用力扯断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在王熙兰老师深情动容的描述中,社会实践队员感受到了陈树湘军长以及无数革命先烈的忠诚和精神。

实践团队参观灌阳新圩阻击战陈列馆

新圩阻击战陈列馆展示的马克沁机枪

陈列馆展示的塑像——陈树湘断肠明志

团队成员与王熙兰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