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今年在四川大学举办,大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展示了高校的育人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切实做好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现将本届竞赛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式
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学生可按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或者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战疫行动)、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参赛。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申报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参赛对象限本专科生,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可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或者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3)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
二、作品申报
(一)参赛作品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应用性;从实际出发,能够体现学校优势学科特色,且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佳)。
(二)“挑战杯”选送作品原则上选择具有较大学术、科技、经济、社会价值的作品。因此学院推送作品应选送目前已经完成的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调查报告、学术论文或者已经取得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的产品(取得专利受理号的亦可)。
(三)发明制作类作品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也可一同附上。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期间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每人限参加1件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且集体作品总作者数建议不超过8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专科生、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参赛作品须经本人或集体报名,每件作品指导教师不能超过3名,且有至少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老师(或教研组)推荐。
(五)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挑战杯”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组织的其它全国性竞赛获奖作品)不在申报之列。
(六)鼓励申报已在各类高级别期刊(权威)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
(七)指导教师为国家千人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西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或相关领域有影响的专家所指导的作品优先推荐。
三、日程安排
(一)学院初选阶段(2021年1月8日至2021年3月8日)
作品选拔工作由各学院团委组织。各学院举行初评,择优上报参加校赛的作品并按优劣顺序汇总。
各学院团委将参赛作品按《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附件1,一式一份)填写,同时将《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作品汇总表》(附件2)填写好后打印(一式一份)并加盖学院公章后于3月8日之前报送行知楼B313室,电子版发至校团委邮箱ggtwbgs@126.com。
(二)校级预审阶段(2021年3月中旬)
在学院提交初选作品后,校团委将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初选项目进行预审,选拔入围校内决赛项目。
(三)校内决赛阶段(2021年3月底)
学校将举办校内选拔赛决赛,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审,根据文本评审和路演答辩的两轮结果分数决定作品获奖等级,并遴选优秀项目推荐参加广西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奖项设置与工作要求
(一)校团委将对学院推荐上报作品进行全校决赛评审,评定一等奖3项,奖金4000元/项;二等奖5项,奖金2000元/项;三等奖10项,奖金1000元/项,并颁发证书。根据学院组织情况颁发优秀组织奖,此项赛事组织工作将作为学院团委年度考核主要依据之一。
(二)各学院务必高度重视,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好作品申报工作,每名参赛者限报1件,各学院上报作品数不得少于学院学生总数的1%。
(三)各学院要切实做好本次活动的部署、组织、宣传、评审等工作,如有学院需要开展政策宣讲活动的,可以和校团委联系。
联系人:唐红兵 刘 砥
联系电话:8990729
邮箱:ggtwbgs@126.com
共青团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
202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