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通知】关于开展2025年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的预通知

2024-10-17 来源:  浏览:

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学子科创报国热情,选拔我校优秀作品参加自治区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面提升参赛作品的层次和水平,决定举行我校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相关工作预通知如下:

一、基本要求

因第十九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正式通知未下发,请参照《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桂联发〔2023〕3号(附件1)要求执行。

二、参赛对象

凡在2025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三、作品类别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评审过程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四、赛事安排

(一)学院组织备赛(2024年10月11日—11月11日)

各学院应全面加强师生参赛动员工作,深入挖掘并精心培育参赛项目。在持续组织并优化往年参赛项目培育的同时,需充分聚焦于新项目的挖掘与指导,力求在确保参赛项目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质量,实现质与量的均衡提升。

(二)学院推荐“金种子”项目(2024年11月12日—12月12日)

各学院需根据项目培育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类与定级,以做好项目的精准选拔,并积极推荐优质项目参与学校“金种子”项目培育计划,入选学校金种子培育项目的,优先立项明年的自治区级及以上大创项目。在推荐校级“金种子”培育项目时,每学院原则上可报送的名额不超过5项(但对于往届曾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学院,可放宽至不超过10项)。若各学院在后续发掘培育过程中,发现确实具备推荐资格且适宜参加校级“金种子”培育的项目,可另行报送并参与培育。学校将依据项目的质量与潜力,进行严格遴选,以择优进行深度培育。

(三)校级预审初评阶段(2025年3月初)

学校按照竞赛章程规定对各学院申报作品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并组织校外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线上预审初评。合议复评后,确定进入学校“挑战杯”终审决赛作品名单。

(四)校级终审决赛阶段(2025年3月下旬)

组织专家对参加终审决赛的作品进行现场问辩,组委会将根据大赛有关规定和参赛名额分配,综合考虑并提出拟参加区级复赛作品名单。

五、材料提交

各学院将本学院首批推荐参赛项目电子版申报书(附件2)、作品文字材料(均需word版附件3)及汇总表(附件4)于2024年12月17日17:00前,以学院为单位发送至邮箱ggtwbgs@126.com,作品需按照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进行分类。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角色。各学院需深刻认识“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依据自身实际情况,组建专项工作机构,精心策划并实施项目选拔与培育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与高质量成果的输出。

(二)加强集训力度。各学院需着重于参赛项目的精心培育与严格训练,踊跃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项目培育活动,并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参赛团队提供专业备赛指导,旨在全面提升参赛项目的质量及参赛团队的综合能力。

联系人:王凯浩、李家松

联系方式:0773-8990729

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

2024年10月17日



附件:

1.《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桂联发〔2023〕3号

2.第十二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3.第十二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文字材料

4.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


上一条:【通知】2024年10月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指引
下一条:【通知】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秋季学期优秀团员入党推优工作的通知 (桂理工团办〔2024〕10号)

关闭

快速导航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号   邮编:541004   联系电话:0773-5896496     

Copyright   2014-2016   Powered by Youth,  共青团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   Beta 1.0.0  【旧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