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商院学子赴广西区玉林市博白县展开农特产品经济发展调研

2018-07-31 来源:  浏览:

715日,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赴广西区玉林市博白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博白县,针对当地农特产品的经济发展开始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                                    

深入走访调研,探桂圆发展现状

716日,团队成员来到博白县三滩镇进行走访调研。博白县三滩镇是“中国桂圆之乡”,桂圆加工发展历史悠久。上午,团队成员参观了博白县三滩镇广西恒涛绿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广西农特产品经济发展调研实践活动。

在恒涛公司黎总的带领下,社会实践团一行人参观了特色农产品生产流程,从干果的分拣、筛选、烘干、包装、冷藏等环节,全面深入地了解干果的加工过程。随后,实践团一行参观恒涛公司产品展厅,并从自己的相关专业角度针对产品包装与黎总进行了意见交流。参观过后,双方在座谈会上就桂圆发展现状展开了交流。实践团成员针对发展规模、现代化生产流程、电商平台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为了对当地农特产品的发展现状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实践团成员走访生产农户,了解鲜果初加工的现状。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博白县三滩镇桂圆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在引入相关技术及人员、建设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继续努力。桂圆肉加工的发展规模日渐壮大,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助力脱贫致富,更是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探寻新理念,体会新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深入了解桂圆生产加工链,717日上午,团队成员参观广西广投干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桂圆产业加工链。该公司的桂圆加工从传统的加工方式过渡为现代化生产产业链,并根植于客家文化打造有代表性的桂圆品牌,推动博白桂圆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17日下午,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博白县“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基地——广西博白县桂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博白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的精准扶贫工作,并与公司负责人针对“益农网”的建设情况举办座谈会。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商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拓展销售渠道的重要方式。“益农网”的发展拓宽了博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当地的产业扶贫,但其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团队成员从所学专业角度围绕当前“益农网”建设存在的设施不完善、受益群体范围小、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与公司负责人展开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助力电商扶贫基地的发展。  

踏足有机竹海,助推精准扶贫

为了解精准扶贫政策下博白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现状,718日,我院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博白县团委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博白县浪平镇竹子麓开展麻竹生产调研活动。

当地负责人官昌富对团队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竹子麓概况,随后带领大家走近竹子麓屯的生态基地,生态基地种植有麻竹800多亩,利用当地高山清泉养鱼50亩,培育竹林鸡,利用原生态森林发展红菌种植和野生果采摘,生态种植与生态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带领当地人民逐步脱贫。

竹子麓是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扶贫试点村,一直以来,坚持发展生态特色农业,认真贯彻自治区、玉林市以及县委决策部署,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采用“种植+养殖”相结合的麻竹有机种植模式,发展有机农业,走生态养山、产业富民的绿色循环之路。为促进乡村振兴,政府大力发展竹子麓屯的水、电、路建设,精准扶贫工作稳中向前。

传承芒编工艺,文化走向世界

竹编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博白是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编织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芒编作为博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已经漂洋过海,走向全世界。为更好地促进芒编工艺的传承,18日下午,我院社会实践团成员在博白县团委领导的带领下前往博白芒竹编织行业的代言企业——广西博白县新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参观。在公司负责人带领下,社会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五金车间、加工车间、样品车间等,了解竹编工艺品生产加工过程。

相关负责人为社会实践团成员介绍了针对海外订单所定制的特色产品以及公司产品出口状况。在随后进行的与该公司莫承振董事长的座谈会中,社会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到该公司主要通过“广交会”及世界各地展销会对产品进行宣传,以恒久不变的高质量留住老客户,不断发展的新特色吸引新客源,并以产品定制满足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出口年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

在座谈会最后,广西博白县新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莫承振董事长表示专业型、创新性人才是当代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并希望社会实践团成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创新意识,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芒编工艺品件件精美,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当地企业积极打入国际市场,并在传承芒编工艺的同时,通过对原材料的大量需求拉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凭借自身规模优势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并开展芒编技术培训,为促进妇女就业、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走近民间文化,文化传承在行动

参观文化古迹,感受文化魅力是了解一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719日上午,我院社会实践团队在博白县团委的带领下来到博白县中学参观字祖庙。参观过程中,王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其历史,通过参观字祖庙,团队成员对桂南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感受到了博白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保护字祖庙,博白县中学经过多次改扩建,无论土地多么稀缺,都没有改变字祖庙的一砖一瓦。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博白县民间艺术展演中心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南采茶戏《绿珠女》。

表演结束后,采茶剧团副团长对团队成员前来观看表演表示热烈欢迎,并给团队成员讲述了绿珠女的故事。采茶戏《绿珠女》由西晋时期博白民间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表演欢快,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19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了王力故居——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王力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一生致力于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作颇丰,贡献非凡,逝世后,将所有藏书无偿捐献给国家,继续发光发热,曾被南方日报评价为“中国百年来最卓越的语言学家”。

生活贫苦并没有削弱先生对知识的渴求,世事多变却没有动摇先生对语言学的探索,将自己的成果捐献给国家。青年一代的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更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回报社会。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院实践团成员充分把握下乡主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详细了解到了博白农特产品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调研企业发展建议,并得到了当地团委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团队抵达博白县第三高级中学

与广西恒涛公司负责人合影

调研广西广投干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参观桂圆干生产过程

调研竹子麓屯

参观竹子麓屯生态基地

参观芒竹藤编织

参观王力故居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商院学子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视角下传承与发扬蜡染文化
下一条:商院学子赴梧州:深入调研乡村建设 为脱贫攻坚注入青春力量

关闭

快速导航

地址:中国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号   邮编:541004   联系电话:0773-5896496     

Copyright   2014-2016   Powered by Youth,  共青团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   Beta 1.0.0  【旧站入口